新春档期最火的电影,非《流浪地球》莫属了。该片讲述了一段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中中涉及相当多的物理知识,想必大家恨不得打电话给物理老师询问一番。气味大师在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科普两个紧扣剧情的物理知识,开始今天的话题。
1
逃逸方案:影片中,流量地球计划的第二步,是全功率开动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地球通过行星发动机加速的同时,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同时进行多重加速,以达到太阳系逃逸速度。结合物理知识,地球需要42千米/每秒的速度才能脱落太阳系,而自身公转速度已经是30千米每秒,需要通过行星发动机和木星牵引再加速。
洛希极限:是一个距离数值,即存在大小两个天体,小天体的质量与大天体的作用在小天体上的潮汐力相等之时,小天体与大天体之间的距离。当大小两个天体距离小于洛希极限值的时候,潮汐力作用就会使小天体解体分散,继而成为大天体的环,或者撞击大天体。
看完知识点,热衷探索求知的小伙伴很想动手演绎一番。确实,光看理论没有多大冲击。在影院之外的我们,可以实际体验这一过程。在steam上有个游戏就能模拟出电影中的某些情节,这个游戏名为《Universe Sandbox 2》,翻译过来就是:宇宙沙盘2,Steam售价80元。这款游戏在2015年8月24日上线,虽然距今已经三年多,不过最近一次更新却在1月8日。
宇宙沙盘2内添加的天体,将会遵循已知的天文知识、物理理论在沙盘宇宙里运行。该游戏有不错的3D特效,优化和游戏性相比上个版本增强许多,内置许多新功能(包括撞击功能,快捷键功能)。此外,宇宙沙盘2更倾向于物理性,更加符合实际(除了超出现有PC处理范围的计算),并新增了陨石坑效果和行星表面效果。接下来小编简单说下玩法。
进入游戏,首先添加物体。点击add按钮,就会出现以下界面:在这里可以添加行星,恒星,卫星,星系,黑洞,日常物体,航天器等。点击想要添加的物体,然后把它放在这个空间中,理论上,这个空间中可以放置的物体数量是无限的(需要电脑性能支持)。
在屏幕的左下角有四种模式(Still,Orbit,Binary,Launch),选择不同模式可以调节各个添加的星体间的运行方式。
在Still状态下,添加的所有物体都会不可避免的相撞,但是在这种模式下,相撞的速度无法进行调节,相撞的角度也不好调节。在这种模式下,系统会自动选择目标和撞击方向,比较容易操作。
Orbit是正常的环绕模式(默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体会相互按一定的轨道公转自转,这也是模拟创建各种星系的最基本的模式。
Binary是另外一种环绕模式,在这种状态下,所有星体会彼此互相围绕共同质心旋转。不同于Orbit模式的是,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模拟质量相似的物体相互绕转(在Orbit模式下,质量相似的物体放在很近的距离必定会相撞,而在这种模式下则通常不会)。
Launch模式,是一个相互撞击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玩家可以添加一个物体,去撞击已有的物体。这个模式下,鼠标指针变成了一个准星形态,单机后撞击物体就会沿着准星的中心直线运动(也就像玩第一人称射击一样,被撞物体相当于敌人或靶子,鼠标指针就是准星,撞击物体就是子弹)。只不过撞击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会受引力影响而改变。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模式,玩家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用不同的物体以不同的角度和速度来便物体相互碰撞,自由度高,可玩性强(撞击初速度速度可以在Launch Velocity里调节)。这种模式也可以用数字快捷键代替。
|